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是中國廣為流傳的諺語,揭示了交通對于致富的重要性。而現實情況則是,城鄉道路不通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期阻礙。
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,2014年,黨中央領導首次提出“四好農村路”,即把農村公路建好、管好、護好和運營好,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,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。
截至目前,“四好農村路”高質量發展已有十周年。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,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,十年來新改建農村公路250萬公里,截至2023年底,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60萬公里。
農村公路改建,極大地便利城鄉交通,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。從公路貨運數據便能可見一斑。近日,數字貨運平臺運滿滿以交通運輸部公布的2022年度197個“四好農村路”全國示范縣為切入維度,觀察分析了近幾年農村公路結構、公路貨運和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情況,最終發布《 “四好農村路”全國示范縣公路貨運發展報告》(以下簡稱報告)。
25個全國示范縣特色產業集群規模效應顯著
運滿滿大數據顯示,“四好農村路”的建設讓農村特色產業,區域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,國家重點幫扶地區產業發展提升成效明顯,產業鏈發展不斷優化升級。
從197個“四好農村路”全國示范縣的貨物運輸量及運輸貨物的種類來看,其中25個縣特色產業集群規模效應顯著,品牌效應、輻射帶動效應和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。例如廣西省陽朔成為中國金桔第一縣,浙江余姚成為全國最大的塑料交易市場,湖南寧鄉聚集170余家食品企業,食品產業集聚;青海同德成為中國良種牦牛示范縣。
運滿滿報告顯示,在“四好農村路”發展的十年里,隨著經濟的發展,市場對工業品、消費品、農產品需求量在不斷增大,各地也因地制宜,結合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產業經濟,尤其是近五年,各地對公路貨運的需求變化尤為顯著,縣鄉貨運物流運輸體系也得到顯著提升。
運滿滿大數據顯示,197個“四好農村路”全國示范縣5年內運輸線路平均增長34條,各地運輸范圍也在不斷擴大。同時,各地運輸量也實現增長,平均增長幅度達到113%。
其中,5年內運輸線路增長較多的是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、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、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、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、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,分別增加124條、106條、104條、103條、103條。
各地產業豐富度也在不斷增長。運滿滿大數據顯示,197個“四好農村路”全國示范縣在5年內運輸貨物的種類平均增長超100個。其中,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、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、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、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、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上林縣,運輸貨物的種類增長都超過130個。
44個示范縣農產品運輸量超過百萬噸
隨著農村地區交通條件不斷完善,農村公路不但便利了群眾出行,還有力推動了沿線產業發展。運滿滿大數據顯示,197個“四好農村路”全國示范縣均涉及到農產品的運輸,2023年度有 44個縣農產品運輸量超過百萬噸,2023年運輸量最高的地區超1000萬噸。
其中,在2022年度的197個“四好農村路”示范區縣中,農產品2023年運輸量最高的地區是吉林省長春市公主嶺市。公主嶺市的玉米等農產品運輸量達到1055萬噸,主要被運往遼寧、河北、黑龍江等地。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的玉米、土豆、洋蔥等農產品2023年在運滿滿平臺上的運輸量也達到了539萬噸,主要被運往山東、廣東、河南和湖北等地。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的玉米、西瓜、山藥、土豆等農產品的運輸量達到513.8萬噸,主要被運往廣東、山東、貴州、重慶等地。
此外,貴州省、江蘇、重慶、湖北、四川、湖南等省份在農村公路發展取得新突破,促進農產品運輸量成倍增長。近5年內,上述地區農產品運輸量均平均增長超3倍。
運滿滿大數據顯示,2023年,貴州省新增11個“四好農村路”全國示范縣,總計數量達28個。近5年農產品運輸量平均增長最高,超14倍,農產品運輸貨物的種類平均增長24個,新增農產品運輸線路平均87條。
其中新增的11個“四好農村路”全國示范縣,近5年內整體貨物運輸量平均增長145%,整體運輸貨物種類平均增長116個,整體新增運輸線路平均52條。
16個重點幫扶縣貨物運輸量顯著增長
197個“四好農村路”全國示范縣中,有16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,從數字貨運平臺運滿滿的大數據來看,近五年來,16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借力“四好農村公路”,在貨物運輸量 、運輸貨物的種類、運輸線路上均實現顯著增長。
近五年,16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貨線路平均新增42條,運輸貨物種類平均增長106個。其中,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運輸量增長達705%,輸貨物種類增長128個,運輸線路增長94條;新疆察布查爾輸量增長440%,輸貨物種類增長128個,運輸線路增長75條。
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、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、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的貨物運輸量增長、運輸貨物的種類增長以及運輸線路增長也均位列前茅。
发布评论
評論